今日项城 发表于 2018-9-14 13:45:40

【一村一故事】项城永丰原名是“百冢铺”还是“柏冢铺”?永丰人都说不清......

项城市区南12.3公里处有个集镇叫永丰,现在是永丰镇政府所在地。据《淮宁府志》载该地位居南北要道,古时曾在此设驿站,建有店铺,因名百冢铺。

咸同年间,中国南有太平军,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,建立太平天国,中原有捻军,与太平天国南北呼应,大有灭亡清朝之势。为防捻军,中原很多地方修筑了寨堡。

百冢铺修寨,在咸丰十年(1861),由监生干照均、郭绍犟罗成,捐出家产,附近百姓纷纷响应,很快,寨修起来了,取名百冢铺寨。因为是大家齐心协力修建的,所以又叫同心寨。



到了宣统三年,太平天国、捻军早已烟消云散,土匪又猖獗起来了。为防范土匪,监生郭清盘、从九品王锦铜,重修了百冢铺寨,并改名为永丰,取永年丰收之意。


不过人们没有忘记百冢铺这个老名称,还经常把永丰叫做柏冢铺、百冢铺、柏冢埠、百冢埠。永丰原名为什么叫百冢铺、柏冢铺呢?有一种传说,项城古代属陈州,陈州也就是今天的淮阳,古称陈。人祖爷太昊留在这里建都。太昊手下有很多臣子,死后就葬在从陈到项这一条线上,大概是这里的风水很好吧。据说,有好事者曾具体数过,从淮阳到永丰这个地方,恰好有一百个古冢,于是就把这个地方叫做百冢铺。但这不过是个传说,这一百古冢都在什么地方,根本没有踪迹可寻,以此作为地名的来历,来免有些牵强附会了。还有一种说法,东汉顺帝时期有叫个应奉的人,字世叔,今南顿上头村人,很有名气。据宋·乐史所撰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“柏冢,在县(南顿县)南二十里。古老传云应奉冢,多生柏”,因以为名。意思是说这里是东汉末文学家应奉家族的祖坟,多生柏树,姿态优美,风景秀丽,所以叫柏冢。北宋以前,这里是官府传递文书的驿站,建有店铺,因名柏冢铺。柏冢,出自典籍,有据可查。而百冢,出自传说,踪迹难寻。所以"柏冢”的说法比较可靠。应奉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别强,读书,五行并下。记事处人,过目不忘。小到,凡从他经历过的事,都能记忆犹新大小到,凡从他经历过的事,都能记忆犹新。二十岁的时候,他为“决曹史"抄录全郡四十一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。回郡以后,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况,总共数干几百人,应奉竟然能将所录罪犯的姓名、罪状、罪行轻重等,一一准确背诵下来,毫无遗漏。

应奉曾经去拜访一个官员,可那位官员不在家,当时开门的是一位车夫,车夫只把门打开了一点,应奉也只看到了那位车夫的半边脸。就是这样,数十年后,再次相见的时候,应奉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位曾经有半面之交的人,因此留下了半面之交的典故。


顺帝时,武陵(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)蛮詹山的少数民族四千余人造反,地方县令都被他们抓了起来。征伐不下,朝廷只好下诏求才。经公卿朝议,四府推荐,桓帝永兴元年(153),应奉出任武陵郡守。

他结合当地实际,采取了安抚政策,闹事的詹人或降或散,战乱很快平息。地方安静以后,他又大兴学校,全面清除陋政,后因公事被免职。

桓帝延熹时(160年左右)武陵的蛮人再次作乱。荆州车骑将军冯绲认为应奉有威恩,蛮人只信服他,便上书请求让应奉与自己一同出征。朝廷任命应奉为从事中郎,赐钱十万。当时朝廷下给应奉的诏书说:“蛮夷叛逆作难,积恶放恣。链中之鱼,火炽汤尽,当悉焦烂,以刷国耻。朝廷以奉昔守南土,威名播远,故复式序重任。奉之废兴,期在于今。赐奉钱十万”。应奉为冯绲设计了许多方略,军队大获全胜。
战乱平息后,冯绲推荐应奉担任了司隶校尉,这是汉代的高级军职,也是纠举不法官吏的督察官,后来成为京畿地区的高级督察官。应奉在司隶校尉任中不避豪权,敢于纠奸罚罪,以严厉执法著名,受到朝廷表彰,得到百姓拥护。

当时为后宫之事引发的朋党之争很厉害,邓皇后死,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。应奉认为田贵人出身低微,不宜超登后位,上书谏阻说:“臣闻周纳狄女,襄王出居于郑汉立飞燕,成帝胤嗣泯绝。母后之重,兴废所因,宜思关雎之所远,五禁之所忌”。帝采纳应奉的建议,立豪门窦氏为皇后,想不到后来引发出了材党锢事件。
应奉认为责在自己,就以有病为由,辞去一切职务,回故乡南顿隐居。隐居期间,他追愍屈原以自伤,著《感骚》三十篇及《汉书后序》。后来,满朝文武认为应奉很有才干,继续举荐他回朝任职。可就在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,刚好他在家乡因病去世,葬于"柏冢铺”,也就是今永丰南边的苹果园所在。应奉坟冢多植柏树,姿态优美,形式各异,有的挺直劲拔,有的卧地三曲,还有的相互抱拥,风景秀丽,人们遂呼为“柏冢铺”。柏与百同音,后来柏冢铺渐渐演变为百冢铺,也有叫做柏冢埠、百冢埠的,因为此地东二里有九棘沟,西二里有桃花沟,东、北角囱距谷河也都十来里地,河、沟之上均有埠口,故名。至于有人说,永丰紧靠长虹运河,河上有桥,才名柏冢埠或百家埠,这个说法太牵强了,因为长虹运河是1958年开挖的,在这之前就有柏冢埠或百冢埠了。——《项城乡村岁月》作者:泗水涛涛

体系认证咨询 发表于 2018-9-14 15:37:27

长知识了,不知道县志哪里看得到

TINA 发表于 2018-9-15 07:11:32

夕阳无限好 发表于 2018-9-15 08:23:23

一村一故事写的好

山青水绿 发表于 2018-9-28 06:00:40

听老人说是百冢铺,从北京到永丰正好一百个整,名字就从此而得。还听说清朝末期袁世凯称中华民国时,准备把民国政府准备迁到咱项城,第一所大学清华大学准备在那百冢铺建里,地皮和钱所有的文件刚刚批下来,学校的规划图和地都仗量好了,就差建了袁世凯不幸去世了。
    这事老人经常讲

萍水相逢40 发表于 2023-2-5 11:10:35

了解了乡村故事,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【一村一故事】项城永丰原名是“百冢铺”还是“柏冢铺”?永丰人都说不清......